观点

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

数学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用手机,刷信用卡,还是开车,都会用到数学。在天气预报、列车调度和模拟病毒传播途径等众多领域,算法和数学模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数学在行动》(Mathematics for Action)着重阐述了数学如何协助人们应对减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等挑战——但前提是要有足够多具备专业能力的数学家和教师参与到这些工作中。
COU_2023_1_INTRO_WIDE_ANGLE

克里斯蒂安·卢梭(Christiane Rousseau)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数学和统计系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报告《数学在行动》的作者之一。

 

人们常说,数学无处不在。此言不虚。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根据卫星信号的传输时长,计算自己所在的位置;安全通信经过加密,除接收者之外的他人便不能读取其内容;用手机摄像头拍摄的 JPEG 格式照片其实是照片所含各种信息的数学压缩形式,不经过如此巧妙的压缩,照片文件会很大。

由于任何信息传输都会产生误差,移动电话网络、电视网络等电信网络普遍使用校正码。没有校正码,火星上的遥控机器人将无法执行从地球上发送给它的指令。数学已如此深入人们的生活,难怪2020年首个国际数学日的主题正是“数学无处不在”。

在探索地球和构建人类文明的过程中,数学的印记随处可见。

在探索地球和构建人类文明的过程中,数学的印记随处可见。伽利略(Galileo)早在1623年就写道:“宇宙之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400年后,应对环境挑战成为人类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地球人口持续增长——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全球人口已在2022年11月达到 80 亿,之后将保持在110亿左右;而与此同时,气候变化正在影响农业产量。

地球生态超载日的日期不断提前——这一天的到来,标志着人类已经耗尽了地球在一年内产生的所有资源。1970年,地球生态超载日是在12月底,2021年则提前到了7月29日。联合国《2030年议程》(Agenda 2030)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国际社会面对这些挑战做出的回应,数学可以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强大的算法

气候建模是将太阳、大气(包括温室气体)、海洋、土壤、冰川、植物系统等各种气候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带入方程式。要预测气候系统的演变,就必须收集数据,而这种预测唯有通过数学才能实现。模拟多种系统并构建主要趋势,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动用海量算力、更强大的算法和最有效的数据使用方式。这项工作多线并进,包括确定长期趋势和突显地区趋势。

另一个要点是对不确定性的程度进行精准量化。我们已经拥有了改进天气预报并预测季节性趋势的技术,这在当下尤其有益,因为气候变化加剧了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规模。

飓风轨迹预测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现在差不多可以提前七天预测飓风的路径。我们对风险的了解越多,就越有能力预测和防范相关风险将在今后几十年内造成的影响。堤坝应该建多高?经历过洪水的社区应该重建还是搬迁?干旱每隔多长时间会威胁到供水? 如何改造城市,以减轻热浪的影响?

模拟现实

上述预测都是基于数学建模,也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极大简化。良好的模型可以拨开繁多的细节,披露情况的全貌。以流行病研究为例,最简单的SIR 模型将个体分为三类:易感者(S)、感染者(I)和移出者(R,康复或死亡)。

这个模型用基本规则展现了不同群体每天的变化情况, 据此可以计算出各类群体人数的长期变化趋势。

SIR模型虽然简单,但能揭示流行病的一些主要规律:指数级增长、疫情高峰、群体免疫(在这一现象下,流行病将于所有人都被感染之前消失)、累计病例曲线(橙色曲线)趋缓和基本传染数(r值,即原发感染导致的平均感染人数,代表着疾病传染性的强弱程度)。

这些普遍规律可以让决策者了解流行病的发展演变,继而改进模型,得到更准确的预测结果。例如根据卫生措施或新出现的传染性更强的病毒变体,调整病毒传播的基本规则,以及对模型中的三类群体进一步细分(按年龄组、社会阶层、性别、康复和死亡等划分)。

编制列车时刻表

数学的另一项作用是优化。如何安排邮件或货物的运输和配送?如何编制列车时刻表,让接驳更便利、列车数量更少、员工工作时间更合理?城市公共交通和航空公司都在寻找着答案。这些问题属于运筹学的范畴,提出建议很容易,但各种可能性实在太多,无法通过一一尝试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制定最佳方案,需要开发巧妙且有效的算法。这些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生态转型——从过度消费资源转变为合理使用资源。我们该如何节能节水,减少食物浪费,公平利用有限资源以实现物尽其用?在这些领域里,数学大有可为。

人工智能在数学和统计领域取得了新突破。

人工智能(AI)在数学和统计领域取得了新突破,其基础是人们现在可以通过程序指导计算机或机器人学习。例如,人类认识猫,于是计算机也被教会如何认识猫。为此,人们使用几十万张图像对计算机进行训练,并在机器出错时予以纠正。计算机不断改进自身程序,学会如何识别猫,甚至当猫展现出已有图像之外的姿态时,也做出正确判断。人工智能在图像和语音识别方面的成功是显著的,而且比人类更胜一筹。

对这些成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以公共卫星图像为基础,运用人工智能绘制低成本的贫困地图。白天的图像显示了人造基础设施的分布情况,结合夜晚的图像,人工智能便能识别出哪些居民区没有夜间照明——这是贫困的标志。在肯尼亚北部的半干旱地区,人们正在利用人工智能保障用水。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相关数据预测哪些地区可能缺水,并制定相应的缓解策略。

数学是一个神奇的工具箱,其应用方式可谓无穷无尽、变化万千。因此,我们也注定要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与数学相伴。

克里斯蒂安·卢梭(Christiane Rousseau)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数学和统计系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报告《数学在行动》的作者之一。

Maths counts
UNESCO
January-March 2023
UNESCO
0000384081
订阅《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