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延斯·利耶斯特兰德:“我想表达出人们面对山火时的愤怒”

瑞典作家兼记者延斯·利耶斯特兰德(Jens Liljestrand)2021年出版的最新小说《哪怕万物终结》(Even if Everything Ends)描绘了一幅反乌托邦景象。在他笔下,瑞典在不久的将来将被一场大火吞噬。
Terje Abusdal's Slash and Burn series, forest burn

阿努利那·萨沃莱宁(Anuliina Savolainen)担任采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在您的小说《哪怕万物终结》里,瑞典爆发了气候灾难,这个故事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

这部小说的灵感源自2018年夏天那场重大林火。当年瑞典各地都发生了山火,其规模之大前所未见。当然,这些火灾只是一场序曲,后来发生的事我们也都知道了。2019年,我开始写一部发生在未来的反乌托邦小说。当时,人人都在说,我们只剩下十几年的时间来抵御气候灾难了。这就是我这部小说的出发点——12年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从我开始动笔的那一年算起,10年之后,大概就是2030年前后。但这个时刻在不断逼近,写完这本书时,我才意识自己写的不是未来,而是现在。归根结底,这是一部现世小说。

在我写小说的这两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气候灾难接踵而至,澳大利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加拿大北部相继爆发了大规模山火,就在这本书完成之后,法国和西班牙也发生了山火。不过,我的主要灵感仍来自2018年夏天瑞典的那场大火。人们当时惊骇不已,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可事实上,科学家们几十年来一直在警告世人,要警惕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我想表达出人们这种难以置信、沮丧和愤怒的情绪。

在山火肆虐和社会失序的同时,书中的一众人物还要竭尽所能,继续应付动荡不安的个人生活。您为什么会选择关注普通人的经历?

故事讲述了几个人物在灾难降临时的反应,这几个人并没有直接卷入火灾,却受到火灾后果的影响。我希望写出围绕气候变化产生的一系列复杂情感,有惊惧,有恐怖,有震惊,还有伤感。气候变化让人愤怒,给人希望,也使人忧伤,它让你想去做些什么,想要作出反应,想要参与其中,或是否认根本没有这回事,或是觉得事情尚未达到太糟糕的境地,又或是认为我们对此无能为力。

我认为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带有这些情绪。因此,书中每个主角身上都蕴含着几种不同的感情。某人的反应是震惊、恐慌和绝望,另一个人则是傲慢和否认,还有一个人感到悲伤和愤怒,认为应该有人为此付出代价。而最后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体现出建设性精神,这个人物代表着抗争。

虚假的安全感正在崩塌,人们看到即便在瑞典这样一个富裕国家,我们依然难逃气候变化的影响。

虚假的安全感正在崩塌,人们看到即便在瑞典这样一个富裕国家,我们依然难逃气候变化的影响

放在大环境下来看,人们的失望、震惊和困惑显得有些滑稽可笑,可人们转移注意力的速度同样快得令人心惊。就像小说里写道:忽然间,雨停了,火熄了,人们继续前行。

面对气候危机,越来越多的小说家开始创作“气候小说”。您认为小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手段吗?

我的这本小说并非警世钟。要是你依然不相信发生了气候变化,那么小说不会有任何帮助。我写小说的目的不是教育读者,也不是参与气候辩论——这些辩论应该留给科学家和政客。但讨论气候变化议题是很重要的。

报道濒死的珊瑚礁,讲一讲正在融化的冰川,显然是新闻记者该做的事。但说到用语言来表达某种感受(比如你会以怎样的心情告诉自己的孩子,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珊瑚礁了),则需要用到完全不同的工具。这时,艺术就能派上用场,艺术可以帮助人们用文字或图像表达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并创造对话空间。艺术可以影响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事物。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这本小说,助力营造出促进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氛围。

我惊讶于气候小说其实寥寥无几的事实。挡在我们面前的,是人类有史以来所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但这种末世感没有在文化领域产生共鸣。我认为各门类的艺术家都肩负着一项共同的使命——努力领悟人们感受到的种种恐惧、慌乱、绝望、悲伤、愤怒、渴望和怀念。

挡在我们面前的,是人类有史以来所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但这种末世感没有在文化领域产生共鸣。

小说出版后,我曾应邀到学校演讲,我在那里遇到的年轻人正承受着与气候有关的巨大压力。我想告诉这些年轻人,未来的生活虽然很可能困难重重,但也会有充足的机会,实现更加尊重生态系统的生活方式。这将是一段艰难的时期,但我认为有很多事都值得期待。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狼在瑞典已经绝迹。而如今,狼又回来了。在我的家乡瑞典南部,某座岛上曾经只有一只鹰,可现在到处可见鹰的行迹。此外,人们正在逐渐认识到绿地的重要性,市中心绿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或许有一天,人类会重建生态系统。我们不应轻言放弃。

森林的呼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
2023年7月-9月
UNESCO
0000385901
订阅《信使》

Abonnez-vous